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6:52    次浏览
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结束后不久,芯片巨头英特尔CEO布莱恩·科兹安尼克(BrianKrzanich)就去参加业务汇报会,这是该公司每个季度的全体例行会议,其目的在于让所有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方向。 这次会议的氛围对于科兹安尼克而言注定是不友好的,因为英特尔刚刚宣布该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之一,其准备削减1.2万人,约占总员工人数的11%。在会上,科兹安尼克被问及一个尖锐的问题:为何整个公司要通过裁员节约成本时,你还在涨薪水?科兹安尼克的回答是,他的薪水起点很低,即使现在仍低于同行业这一职业的中位数。科兹安尼克去年总薪酬为1460万美元,较上年上涨了约350万美元。科兹安尼克所主导的大规模调整仍在进行中。作为硅谷最具标准性的企业之一,英特尔曾经与科技发展同时进步。在面临PC市场萎缩,最大创收源陷入低潮时,英特尔正将专注点转向服务器和联网设备芯片,而其仰仗的工人则是来自外部的年轻一代。这些改变导致科兹安尼克与英特尔部分老人的隔阂进一步加深。对不同的人而言,英特尔所处的情况有所不同。有人会认为其是一家处于危机中,没有明确方向的公司,也有人会认为其是一家为了更好应对外部变化环境,在转型中做出大胆决策的企业。据大量英特尔员工以及前员工称,不管是以上哪种形象出现,英特尔给人的感觉已经和以前不同了。 裁掉老员工裁员的规模之大只是故事的一部分。员工认为科兹安尼克有意针对超过40岁的老员工,其目的在于为公司老龄化的员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。事实上,据英特尔提供的裁员数据,在美国要裁掉的员工中有79%超过40岁。超过40岁被裁掉的几率是40岁以下员工的2.5倍,而且年龄越大,被裁掉的可能性就越大。鉴于英特尔六成以上的美国员工都超过40岁或者年龄更大,这些数字可能就不会太令人感到惊讶。此外,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整个重组计划,因为其没有涵盖非美国员工,其只代表首批受影响的员工。然而,老员工的命运还是在员工中引发了大量的怨言。一位英特尔前员工表示:“英特尔将大量年龄大的、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扫地出门。短期来看,其有利于整顿财务,但长远来看,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。”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科兹安尼克的做法。一位曾经英特尔工作20年的高管就表示,今年的裁员计划其实很早以前就应该实施。这位员工称,英特尔的员工总量从2011年的10万增长至2016年的11.2万,而同期该公司年营收大致维持在550亿美元左右,盈利能力不断下滑。通过4月份的重组,英特尔计划到2017年年中减少开支14亿美元,力争员工平均创收能力达到公司历史最高水平。 开始有空降为了使得员工队伍变得更加年轻,英特尔目前所拥抱的文化是过去该公司很罕见的:其从外部聘请高管。英特尔的领导团队页面显示,该公司23名高管中,有近三分之一是在过去几年从其他公司跳槽而来的。在此期间,英特尔的其他高管纷纷选择离开,例如前总裁蕾妮·詹姆斯(Renee James)以及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前总经理施浩德(Kirk Skaugen)。在英特尔服务30年的老兵,该公司物联网部门负责人道格·戴维斯(Doug Davis)也宣布将在今年年底退休。空降部队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文卡塔·伦度金塔拉(Venkata Renduchintala)。英特尔为了从高通挖到他,开出了2500万美元的高价。行业之外的人对于伦度金塔拉知之甚少。伦度金塔拉在高通工作近10年,是该公司芯片业务的负责人之一。虽然有不少人称伦度金塔拉是一位聪明的、相当出色的领导,但有人表示其工作方式非常苛刻。在英特尔,伦度金塔拉是公司总裁,其负责PC、移动以及物联网等部分,因此他是仅次于科兹安尼克的二把手。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期间,科兹安尼克对于这位从高通跳槽而来的高管给予极大的支持,称伦度金塔拉在重组计划完成之前将负责评估所有的产品。不再是PC芯片公司 英特尔所有的改变源自日益萎缩的PC市场。美国投资银行分析师斯塔西·雷斯根(Stacy Rasgon)表示,PC芯片是英特尔最大的营收来源,但其最终意识到,在PC行业不景气的新常态下,必须寻找其他创收增长引擎。目前,英特尔的业务都在围绕支持其数据中心事业部进行发展,该部门是其增长最快、盈利最强的部门,且享有90%的市场份额。去年,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创收约160亿美元,占到总营收的约三分之一。雷斯根表示:“我认为英特尔在摆脱PC主营业务方面做得不错。现在是数据中心的时代。对我来说,英特尔现在执行的应该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战略。”目前距离宣布大裁员计划已有近三个月的时间,英特尔一直处于人心惶惶的时期。几乎每个团队,不管是其绩效是否突出,都被要求划出一定比例的绩效不佳者,他们可能将最终被裁掉。这样的做法对于英特尔来说将长期打压员工的士气。一位在英特尔工作28年的工程师表示,他感到正在为一家不需要他的公司工作,现在很难重燃以前的工作激情。(来源:IT之家) 一号在手,车事尽收眼底新车预报、企业动向、行业时事市场变幻、海外传真、跨界趣闻每日早8点准时为您奉上精彩、有料的车界“营养早餐”!